沈陽鬼樓存在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難道這里真的有鬼?半夜出現的鬼火和鬼哭又是怎么回事?一個個的謎團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真相是什么。 沈陽鬼樓 “沈陽鬼樓”位于沈陽市鐵西區艷粉街附近的沈遼中路33號。整個建筑是由東、西兩部分組成,目前東樓(沈遼中路31號)已有少數人入住,而西樓(沈遼中路33號)至今無人正式使用。 這座樓大約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據說剛建成初期曾有人入住,只當那是座普通的樓房。可是后來住在里面的居民逐漸發現這座樓時常發生一些奇怪的現象。比如說,在深夜里樓內常能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還有人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隱約能聽到有女人的哭泣聲。 更有甚者,有人在樓里過夜,明明是睡在床上,可次日醒來卻發覺身體竟莫名其妙地躺在地上或走廊里。而且這種情況不止一次發生。由此,住在這里的居民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恐怖的現象,開始陸續遷走。之后也有新的住戶遷入,但都由于同樣的原因,入住沒多久便遷走了。于是經歷了幾次新人來舊人走后,終于無人再愿意接近它,這樓也真正成為了一座“鬼樓”。據說地方政府曾派遣一定規模的警力進入“鬼樓”偵察,但最終一無所獲,“鬼樓”依舊謎團不解。 十幾年過去了,當我走近“沈陽鬼樓”時特意仔細觀察了它的外貌,也許是由于那些“奇聞”的緣故,與周圍的建筑物相比,“鬼樓”的確有些特別。這是一座九層的建筑,灰色的樓體布滿了破爛的窗戶,有些已經搖搖欲墜了,一些門市,二層有零星的開墾處,三層至九層便是“無人區”,一片蒼涼。從墻壁的裂縫中長出了樹苗,有的已經很長,這些外表的另類就使得它與周圍環境極不相稱。隨著“鬼樓”周圍的住宅樓越來越多,人們對于身邊的“鬼樓”早已司空見慣。來來往往之間已很少有人會特意去打量它,我有些懷疑這里真的就是那些“奇聞”的誕生地。但也許這里曾經真的發生過什么,即使十幾年過去了,不管周圍如何升溫,這里依然是冷酷凄涼。究竟是“鬼聞”造就了“鬼樓”還是“鬼樓”造就了“鬼聞。”我們不得而知。 更嚇人的是,沈陽冬天一般下午4點多就黑天了,下班回家做飯的時候基本上都是5點了,天黑黑的。沈陽鬼樓居民家里都點燈做飯,可你剛剛切完的菜放在菜板上,等你往鍋里放完油的時候再回頭,菜沒了。 沈陽鬼樓靈異事件 沈陽鬼樓靈異事件 究竟是誰、什么時候、在哪里睡覺時從床上跑到了走廊里,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 記者查詢發現,青島、北京、天津等城市均有所謂“鬼樓”。然而很少有哪個地方像沈陽“鬼樓”這樣有名。打車到該地帶時,只要說是“沈陽鬼樓”,出租車司機們便能心領神會,徑直開過去。 據說沈陽鬼樓有人經常能聽到自己家的門鈴響,出去開門的時候卻一個人也沒有。本以為是誰家小孩在惡作劇。有一次,他便守在門口等人再來按,當門鈴再響時,他便不動聲色地向外望去,卻什么也沒看到,只是看到紅彤彤的一片。后來才知道,當他向外看的時候那個鬼正在往里看,她的眼睛就是紅的! 據說以前那里是高麗墳場,蓋樓的時候,從地下挖出一具女尸,一身白,連頭發都是白的,現在的事就跟她有關! 據說地方政府曾派遣一定規模的警力進入沈陽鬼樓偵察,結果武警來了也是晚上睡在床上第二天卻跑去陽臺了,二十多大小伙子全部嚇得跑回來。 住在沈陽鬼樓的居民實在無法忍受種種恐怖的現象,開始陸續遷走。之后也有新的住戶遷入沈陽鬼樓,但都由于同樣的原因,入住沒多久便遷走了。于是經歷了幾次新人來舊人走后,終于無人再愿意接近沈陽鬼樓,這樓也真正成為了一座“沈陽鬼樓”。 陰森恐怖 位于沈遼中路31號、33號的那兩棟9層連體樓,就外觀而言極為普通。31號樓一層有一家旅館、一個浴池、一家門窗店,還有一間掛著“鐵西區市容管理辦公室”的牌子,從二層向上則是住宅,大概有三十多戶人家。33號樓通過二層的一通道與31號樓相連。一層也是商用門面房,二層是旅館。與31號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三層及以上的房子全都空著,陽臺上的窗戶甚至也被全部拆除。 一個長達十幾年的謠言伴它至今,這里,便是沈陽著名的“鬼樓”。與各地所謂鬼樓相比,沈陽“鬼樓”的經典之處在于有一種所謂的“靈異”現象。據說這座樓上的住戶曾碰到這樣的怪事:晚上明明睡在床上,第二天早晨卻發現到了床底下。其他諸如半夜能聽到女人的哭聲、窗戶會自動打開等,多是所有“鬼樓”的共性,無甚特別之處。 沈陽“鬼樓”的傳聞至少要追溯到十幾年以前。那時恰是“鬼故事”剛剛走紅之際,敏銳發現這一動向的當地電臺曾在午夜就此辟出“張震講故事”欄目,結果一炮打響,擅講鬼故事的主持人很快“紅遍長江以北”。十幾年后,當記者來到沈陽調查“鬼樓”傳聞時,有一本名為《西藏禁書》在網上流傳,以各地的“靈異事件”為主要內容,其中有一章專門講述沈陽“鬼樓”。 然而,對于沈陽鬼樓傳說中的所謂“靈異”事件,記者調查發現,沒有人能給出哪怕一點的確切證據。 蔣凡林在31號樓已經住了10年,他剛來的時候就聽人說過“睡覺移位”的異事,可仔細打聽,究竟是誰、什么時候、在哪里睡覺時從床上跑到了走廊里,卻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 鬼樓所處的永善里小區居民老孫聽到得更早一些。據他回憶,原永善里商店的經理最先給他講了“睡覺移位”的異事,并得出33號樓鬧鬼的結論。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老孫并不相信。“我說你別胡扯了,世界上哪有鬼啊!” 老蔣、老孫,此地的幾乎每一個居民,都曾接待四面八方的來訪者,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解釋“鬼樓”的真相。然而誰都沒有料到,鬼樓的說法還是源源不斷地流傳,并被演繹成更為離奇的版本。 “沈陽鬼樓”身世 “沈陽鬼樓”身世 “鬼樓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 記者調查得知,31號樓和33號樓的開發單位原是沈陽一家集體經濟房屋開發公司。這兩座樓是該公司開發的永善里小區二期工程,當時分別命名為1號樓和2號樓。居民們說,因為資金問題,蓋樓時前后換了多個承建商,從1984年一直蓋到1992年。中間幾度停頓,甚至有鳥類在樓上筑巢。 33號樓旅館的鄧先生說,兩座樓蓋好不久,因為欠資問題,債主們就將開發商告上了法庭,法院隨即將33號樓三層及以上房屋查封。此時整座樓的水電煤氣等尚未開通,因此,這其實是一座“爛尾樓”。樓上并非因為“鬧鬼”導致住戶搬走,而是根本就沒有人住過。 33號樓一層二層則被原永善里商店所占用,這也是整棟樓僅有的已使用樓層。鄧先生曾是原永善里商店的員工,據他稱,當初集體經濟公司蓋這座樓時,原永善里商店動遷,開發商承諾大樓蓋好之后將一二層返還給商店,后來卻暗中將其轉賣給別人。通過打官司,商店最終討回產權。另有當地居民稱,在打官司中間,已經在外8年的永善里商店實在等不及,大概是在1993年,于一天晚上將樓門砸開,強行入住,并自行安裝水電煤氣等開始使用。 永善里商店隸屬原鐵西區副食品公司,該公司于1998年改制,永善里商店不復存在,更名為“貞觀商場”,后再度更名為“瑞祥商店”,大概因為不景氣之故,商店只占用一樓部分房間,其他房間則用來出租,去年又在一樓辟出一部分開了家旅館,二樓部分由臺球廳改造為客房。 7月14日,記者征得旅館同意,從二樓一道門一路爬上,終于探得“鬼樓”的真面目。該樓基本設施已經安裝完畢,但顯然未經使用。地上已經積了一指厚的塵土。有幾套房的房門上貼著沈陽市中級法院的封條,時間為1993年。 鄧先生稱,打了多年官司,33號樓最后被判給了幾家單位。結果誰都沒法用,一直空著。 當地居民對空置15年的“鬼樓”深感惋惜,“這樓其實質量不錯,要是歸個人的話,誰會讓它白白空著?” 31號樓由于最后的承建商接盤,賣了好幾年,該樓所有的42套房均成功售出。但與33號樓一樣,當時也沒有水電煤氣等基礎設施。住戶們經數年上訪,于1999年通了電。但由于承建商老范跑了,大部分房子至今也沒有拿到房產證。“沈陽鬼樓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蔣凡林說。 傳言追溯 傳言追溯 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后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多位永善里小區的居民認為,33號樓鬧鬼的說法,是由于當年永善里商店與開發商的糾紛,商店個別人放出的謠言,目的是阻止開發商賣樓。如果這種說法屬實,那事情的發展著實出人意料,因為隨著永善里商店入住,他們自己也成為“鬼樓”傳聞的受害者。 巧合的是,在此期間,相鄰的31號樓的確出過幾件事:樓剛蓋好的時候,圍墻倒塌壓死了一個人;住戶裝修時,工人因為偷懶,將拆下的墻皮從窗戶扔下,不慎將一撿拾者砸死;一名精神病人在樓道中過夜,結果被凍死。 這幾件其實并無聯系的事件,成為“鬼樓”傳言的催化劑。 沈陽鬼樓“鬧鬼”的原因也漸漸被歸結為兩種:一說是這里原來曾有一座廟,蓋樓時把廟拆了——事實上當地確有一座廟被拆除,但離鬼樓至少有二百米遠;一說這里曾是一片墳地,蓋樓時將墳地平了——事實上當年鐵西區到處都是墳地,絕非這兩座樓所處地帶獨有。 由于物業公司未曾接手,導致31號樓的樓道一直臟亂不堪,甚至一度沒人出面在樓道里裝個燈泡,此外加上樓層結構有些特別,樓道內顯得頗為陰森可怕。 “沈陽鬼樓”名聲既已傳出,于是有“探險者”不斷造訪,居民們被騷擾得不耐煩,漸漸對來訪者頗沒好氣。一樓商場的王老板干脆將33號的樓門緊鎖,上了三把鎖,上書“倉庫重地”字樣。從31號樓通往33號樓的一個窗戶也被磚塊堵死,且通道內立起一道兩米高的鐵絲網。這一切使得33號樓越發神秘。 在媒體公開報道之前,過往的出租車司機們成為鬼樓說法最好的傳播工具。司機汪勇十年前對“鬼樓”就有耳聞。“那時候年輕,”他說,“我專門上去‘練膽兒’。”汪勇承認,那次他并沒有看到傳說中的“靈異”現象,但還是感覺“不對勁”,他上樓的時候很慢,下來時倒是飛快,“一只腳落地,我聽到兩下聲音,你說怪不怪?” 驚現女尸 去年,為了防止33號樓上的玻璃掉下砸傷路人,城管人員便架梯上去,將樓上的窗戶全部拆除,如此一來陽臺裸露,不明就里的人更加確信樓里無人居住,鬼樓傳聞因此又找到根據。 “沒鬼?沒鬼好好的樓怎么會空著?”汪勇指著車窗外的33號樓說。 至于31號樓與33號樓究竟哪個是“正宗”的鬼樓,一直沒有定論。按所謂“靈異”現象發生地而言,應該是31號樓,因為只有這座樓有人居住;然而真正空著沒人住的卻是33號樓。最后經過一番過濾,大概是空置無人住這一因素起了作用,33號樓成為真正的“沈陽鬼樓”。不過這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一旦定性為“鬼樓”,一些牽強附會的根據總會出籠,而且很快能找到市場。 一位居民稱,33號樓上由于久無人住,一度成為孩子們玩耍和乞丐定居的地方,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后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沈陽鬼樓”遭恨? 能在此處買得起樓的,大都是當時的“暴發戶”。而此樓周邊那時卻還是棚戶區。傳聞一出,“鬼樓”便很快成為窮人對樓內富人表達不滿的載體。 “鬼樓”傳聞的擴大與沈陽市著名的“蘇老板”也有關系。蘇老板原名蘇英奇,據說是磨豆腐出身,曾干過警察。后來下海經商,發家后買下了“鬼樓”對面的一座7層樓。在33號樓出名之前,這座樓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據當地居民說,蘇老板的樓集典當、餐飲、洗浴、娛樂于一體,整個樓裝飾得富麗堂皇,像一個宮殿。然而蘇老板被認為國內最早從事非法集資的代表人物,他以三分利息為誘餌,吸儲高達數十億元。在一些老干部的舉報下終于案發,蘇潛逃到國外。 將錢借給蘇老板的債主們便把那座樓當成討債對象。每當周末,便有不少白發老人打著標語、橫幅到樓前聚集抗議,多年持續不衰,成為當地一景,一直到前年拆除方休。 嚴格說來,31號樓其實與蘇老板的樓并無聯系,然而曾經發生的幾起死亡事故卻成為兩者的紐帶。在傳言中,事故中死去的人變成了蘇老板的女秘書———債主們找不到蘇,便找到其一位女秘書,最后逼其從“鬼樓”上跳下,從此鬼樓不時傳出女人哭聲。 記者調查,蘇老板根本沒有過一位跳樓的女秘書。 在現實中,或許唯一能將鬼樓和蘇老板樓聯系起來的是路官派出所。該所原駐地是在對面蘇老板樓旁拐角處,31號樓剛剛建成的時候,蘇老板將對面的那整座七層樓買下,派出所遷到了31號樓一層。 “沈陽鬼樓”遭恨 派出所的存在顯然為鬼樓的傳言大餐提供了更多的佐料,當年派出所那次普通搬遷被解讀為給鬼樓“鎮邪”。去年,在此辦公十多年的派出所遷走,又有人反過來說:沒鎮住邪。上面所提的“靈異事件”,睡覺移位的當事人也一度變成派出所的民警們。 派出所搬走之后,原在31號樓的辦公用房分配給鐵西區市容辦公室,此后,人們便可以經常看到執法人員將一車車的查抄物品拉到此地。“這下我們這樓就更遭人恨了。”“鬼樓”的一位居民感嘆道。 這位居民說,鬼樓名聲傳出,“遭人恨”是原因之一。那時也正是下崗工人數量漸增的時候。鐵西區出名,除了出過一位女歌星艾敬,另外因為這一帶有著大量的國有企業。 沈陽鬼樓辟謠行動 “打那以后,連續好些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參觀。我們這鬼樓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鬼樓傳聞漸漸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事實上,早在六七年前,沈陽當地幾家媒體均曾派出記者“暗訪”鬼樓,并最后作出鬼樓無鬼結論。然而在辟謠的同時,此前僅通過口耳相傳的鬼樓,也因此愈加聲名遠揚。 影響最大的一次報道是在2002年11月,由沈陽當地影響力頗大的遼沈晚報發起。為戳穿謠言,該報派出由其一位“明星記者”領銜的4名記者到鬼樓特別體驗了三天兩夜,最后以《“鬼樓”無鬼》的標題作了整整一版的報道。 五年過去,31號樓一樓的譚阿姨對這篇報道記憶猶新。“打那以后,連續好些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參觀。我們這鬼樓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2006年11月21日,“鬼樓”又迎來一批“辟謠者”。發起這次活動的是遼一網的項目經理阿陽。去年10月,他在網上偶然發了一篇關于鬼樓的帖子,結果一下走紅,不僅網民反應強烈,連央視“走近科學”欄目的記者也打來電話詢問。阿陽再接再厲,又在網上發帖號召到“鬼樓”探險,以配合央視原本打算要做的這期節目。 此時,“鬼故事”正在網絡上盛行,但大都難找到真正依據,像沈陽鬼樓這樣有著確切地址和實物依據的,堪稱是“鬼故事”中的“精品”。 報名探險者共三十多人,其中還有幾位是政府機構的干部。在供電所上班的一位網友將單位用的梯子貢獻出來,事后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探險那天恰恰是農歷傳統的“鬼節”。然而此次規模空前的鬼樓探險活動卻中途失敗。因為爬樓驚動了樓下的商店服務員,他們果斷地報了警。結果,這次志在辟謠的探險活動演變成一出鬧劇。當地一家媒體報道了此事,并以專家口吻稱此舉屬“荒誕行為”“不值得提倡”。此外,當地的交通臺也報道了網友們的探險,鬼樓遂再次聲名遠揚。 沈陽鬼樓辟謠行動 “沈陽鬼樓”難拆? “誰要受謠言影響拆這座樓,誰就是敗家子。” 困擾居民們多年的鬼樓傳言,本有望于去年被徹底打破———有關部門曾打算將這座樓拆掉重建。 去年3月份,原路官派出所的辦公室住進了幾個人,門口貼出了“拆遷辦”字樣,開始對樓上戶主進行登記摸底。 樓上還貼出一份“緊急通告”,通告中稱31號樓和33號樓“經查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筑物,現決定依法進行處理”,落款是鐵西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當地媒體也對此作了報道,“全沈陽都知道鬼樓要拆了”,31號樓居民老黃說。然而調查摸底之后,此事卻又歸于沉寂。至今沒有消息。 5樓住戶蔣凡林去年曾接待過前來摸底的工作人員。據他回憶,當時曾問工作人員,好好的樓為什么要拆?對方回答是因為與對面新建的樓“不協調”,“我說胡扯,我是學美術的,這樓怎么個不協調法?”最后蔣老漢在意見表上寫道:誰要受謠言影響拆這座樓,誰就是敗家子。 未經證實的消息說,鬼樓拆遷擱淺的原因,主要是兩座樓皆屬高層,占地面積太小,開發利用價值不大,加上住戶又較多,補償費用偏高,鮮有開發商愿意接手。此外,由于房地產業向來講究“風水”,將來新蓋的房子會不會因為“鬼樓”傳聞賣不出去,也是一個未知數。 實際上,早在5年前的媒體報道中,亦曾提出要“搶救31號樓”。報道中稱,鐵西區委、區政府及區房產局表示將“力爭盡快解決該樓遺留的問題。”然而5年前即“力爭”解決的問題,如今仍舊擱置。 擱置的結果則是謠言的再次盛行。好事者再次以既定的“鬼樓”邏輯加以解釋:你看確實有鬼吧?要不政府能不敢拆? 沈陽鬼樓“身份”難定 沈陽市沈遼中路33號樓自1992年建成以來,至今無人居住,空置多年的樓房也成為“鬼樓”謠言的最好載體。目前這座樓到底歸誰仍然是謎。 據31號樓多名住戶介紹,去年3月份,沈陽市鐵西區曾組織有關部門研究31號樓和33號樓的動遷事宜。7月17日,記者來到沈陽市鐵西區城建局咨詢此事,一樓辦公室一位王姓工作人員稱對此并不知情。 記者調查發現,去年3月1日,沈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鐵西分局曾貼出一份《緊急通告》,通告稱31號和33號商住樓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筑物”,“決定依法進行處理”,聯系人為“張福”。 7月20日,記者找到城管局鐵西分局,該局黨委辦公室一位趙姓負責人承認通告是該局所發,但對動遷一事卻并不知情,張福也并非該局工作人員,建議記者到區拆遷辦公室問。鐵西區拆遷辦公室孫主任則說,他確實在區有關會議上聽到“鬼樓”動遷消息,但此事因故暫停。 7月23日,記者再次來到鐵西區房產局,得知“張福”正是該局工作人員。他稱,去年區里確實一度打算對兩座樓進行動遷,但調查摸底時發現,兩座樓都有產權單位,31號樓還住了人,動遷也就沒能啟動。至于33號樓的產權,張福稱歸三家單位,分別是興業銀行沈陽分行、沈陽市木材公司和一家供暖公司。 張福的說法與31號樓旅館老板老黃的說法吻合。 記者找到興業銀行,結果該行辦公室一位于姓工作人員稱“興業銀行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不良資產。” 記者又通過114電話查詢到沈陽市木材公司,結果電話打過去,對方稱已經不是木材公司。變成了“沈陽市物資租賃公司”。記者到該公司咨詢,被告知木材公司至少三年前就搬走了,現在是否存在還不知道。問了一圈下來,33號樓還是“無人認領”。 鬼樓 “沈陽鬼樓”一居民非正常生活 15年前,老黃從老范手中買下31號樓一層的那間店面房時,根本沒有料到以后會生出這么多事來,用老伴譚姨的話說,“一進來就倒霉,一直倒霉到現在。” 老黃原在沈陽市政管理部門上班,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做服裝生意,賺了些錢,成為當時所謂的“暴發戶”之一,那時都是單位分房,買商品房還是樁新鮮事,31號樓的買主們,大都是像老黃這樣的有錢人。 老黃后來查證,“老范”原是沈陽市法庫縣農村的一個包工頭,后來發了財,便掛靠到沈陽建筑設計裝修工程公司,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工程處”。老范最后同意接手31號和33號兩座,但不曾想他因此踏進一個漩渦。1992年,兩座樓完工之后,由于沒錢支付工程款,集體經濟公司便將31號樓委托老范賣,用賣樓的部分資金來抵。農民出身的老范顯然是一個天才的銷售商,31號樓所有42套房子全部成功賣出。 老黃分兩次交齊近30萬元的購房款,然而住進后才發現,房子還沒通水通電,煤氣暖氣更不用說,此外,房子還辦不下房產證。 老黃不止一次地找老范,老黃不知道,當時老范把大伙買樓的錢拿去做生意了。而且,還賠了。等到老黃著了急,老范已經不見蹤影。于是大伙只能自己想辦法,經過努力,31號樓于1999年開始正常用電。 “鬼樓”的傳聞越來越兇,老黃開始沒當回事,但明顯感到生意不好做。開旅館之前,老黃先后在這里開過餐館和浴室。開餐館時,因為是開在了“鬼樓”,沒人敢來;開浴室時,由于水費太貴,加上其他原因,也賠了。老黃說,這些年來,一層的五六家商鋪,除了一個開游戲廳的,沒有一家能掙著錢。 老黃再次見到老范是在2000年左右,當時老黃正在門口照顧生意,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四五年前那個衣著光鮮、頭戴禮帽的老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絡腮胡子、拄著拐棍的老頭。原來,老范得了腦血栓,自知來日不多。這次是特意來看一眼自己親手蓋起的這兩座樓。 至此,老黃也就徹底絕望了。他開始感嘆自己命運不濟,和其他一些生意人一樣,在店里供起了財神和菩薩。去年動遷的消息傳出,老黃心情頗為復雜。他從動遷辦公室貼出的通告上驚訝地發現,自己花了近30萬元、住了13年的房子,竟然是一座“違法建筑”。不過工作人員后來告訴老黃,即使是“違法建筑”,政府也會作出一定補償。老黃遂又對動遷有所期待。 老黃特意囑咐記者不要寫出他的名字,尤其是他的旅館的名字。“你們是外地報紙,要是外地人也知道我這兒是‘鬼樓’,生意就沒法做了。” 沈陽鬼樓在沈陽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在里面住的不是鬼是黑戶,也沒有存在什么真正的鬼火。這一切的傳言估計是心里害怕的人傳出來的謠言,是謠言更成就了這樣一座鬼樓。 |
火麒麟蠑螈的養殖秘籍... <詳情>
在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