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軍事材料的朋友應該會對中國十大元帥排名感興趣吧?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接下來一起了解下中國十大元帥排名的內幕真相。 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帥軍銜,十大元帥原來是這樣排名的。授銜時多種因素都在起著作用,既不是純粹的“論資排輩”,也不是簡單的“論功行賞”,而是黨內軍內多年來戰爭歷程和人事變遷的綜合平衡。 中國十大元帥排名 共和國十大元帥的排位是以軍事能力而定的幼稚說法現在已經遭到很多人的否定,那么十大元帥的排位是如何定的呢? 中國十大元帥排名 1、朱德元帥1955年授十大元帥時為第一名。由于在黨史軍史上的地位極為特殊。 毛澤東曾稱他是“紅司令”,并說,“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彭德懷元帥授銜時是軍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戰軍的代表。在軍史上的地位僅次于朱德。但從平江暴動到朝鮮停戰,一直在第一線從事戰斗指揮,這一點全軍無人可比。 3、林彪元帥是第四野戰軍的代表,位列第三是由于當時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戰績和指揮能力都堪高。 4、劉伯承元帥是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于朱德。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位列第四的原因是因他的資歷,在軍中人望甚高, 5、賀龍元帥是南昌起義總指揮,紅二方面軍總指揮。授銜時他在軍委中位置僅次于彭德懷和林彪。 6、陳毅元帥在軍中的資歷和地位高以及他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的歷史淵源。曾任新四軍軍長。 7、羅榮桓元帥眾所周知是政工元帥,代表著政工在軍中的地位(同時是十元帥中學歷最高的,上過大學)。 8、徐向前元帥是紅四方面軍總指揮,資歷僅高于林彪和羅榮桓,紅四方面軍代表人物。 9、聶榮臻元帥是華北野戰軍的代表。他一生的軍事業績中,凡輝煌之處往往與林彪有關。 10、葉劍英元帥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資歷,在資歷方面,他的軍事生涯僅次于朱德和劉伯承。在重大歷史事件中,他兩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賀龍、葉挺通報朱培德的動態,而直接引發了南昌暴動;三五年過草地時他的作為又導致了紅軍的公開分裂。 中國十大元帥 由此十大元帥的名單就出來了,后來引起人們爭議的元帥之間排名,其時就是當時中央軍委成員(軍職人員)名單上寫下的次序而已,這個次序也就成了以后十大元帥的習慣排序,把這個排序說成軍事能力高低的排序顯然是錯的,其實1955年的全軍受銜說到底就是我軍當時的軍隊職務進行的評銜工作,與以后的評銜相比只不有一點區別,那就是身處軍職最高的人不再授元帥軍銜,而是以上將封頂,希望大家看過以后不要再依這個排名妄論軍事能力了。 一、朱德 老總乃講武堂出身,蔡鍔大將軍的嫡傳子弟,體輕時還當過體育老師,其體力與敏捷度當不在話下。舊軍閥部隊的一個特點是領導人槍法往往得壓得住臺面,老總這方面肯定也不會差。八一起義失敗后南下途中粟大將眼見老總親率一彪悍卒攀崖而上直取攔路者的后方,油然而生敬意,可見年過四旬的老總依舊不減當年之勇!長征電視劇中我們還看見老總親端機槍射擊飛機的壯舉。綜合而言老總的單兵做戰能力全面而持久,位列三甲恐怕沒有問題。 二、彭德懷 彭總出身貧苦,年少時當過礦工,參加湘軍后以訓練刻苦出身,估計其體能一定很強,而且耐久力恐怕還在當過軍閥,一度養尊處優的老總及賀胡子之上。彭總過人之處在于善于操炮,曾在攻克長沙后與武亭同志親自操炮轟擊英帝之軍艦!據說當時三軍見之無不歡欣鼓舞。拼大刀的事雖沒在相關回憶文章中見過,但是以彭總的做戰風格,刺刀見血的功力恐怕也不差。特別是在舊軍閥中能從士兵升到團長,沒點真本身是不行的。彭總的功力我感覺也可排進三甲。 三、林彪 林總身體相對前二位顯然不夠健碩,在挨了友軍一枚子彈后更是缺乏前線直接殺敵的能力了。不過輕年林彪也是黃埔嫡傳,以黃埔訓練之嚴,這位八一起義時的連長估計也中規中矩。由于沒在相關回憶文章中見到林彪甩膀子沖鋒廝殺的描述,其槍法表現方面也沒文字資料,這方面可能不如前二位。林彪的單兵能力我不是太看好,恐怕要排在后五名了。 十大元帥 四、劉伯承 劉師長年輕時就號稱川軍名將,做戰上不但勇敢還善于出奇制勝??上жS都一仗打瞎一只眼后再不復當年之勇,只能在智的方面多做文章啦。看電視劇及書籍,解放戰爭時的劉師長為振作部下士氣,帶頭打靶示范,當然,成績不好,純屬于表演性質了。劉軍神的單兵能力綜合評定我覺得也在后五名。 五、賀龍 賀帥袍哥出身,當然,也可以稱為民間愛國義士。其槍法肯定不會差,刀法呢?雖說是兩把菜刀起家,但我沒在各種資料中看到賀老總拼刀或是教部下練刀法的記述,只能認為其雖然與刀有緣,但并非刀法大家。根據張老四回憶,南昌起義南下時賀帥還坐轎子!顯然,其頗是瀟灑了一陣,顯然,過于優裕的生活對其耐力有一定下降。雖說長征時的賀老總已經完全成長為一個真正的革命軍人了,但是做為一個沒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軍隊領導人,其做戰技能的訓練上肯定不是太全面,比如炮兵知識或工程知識方面,大字不識幾個的賀老總恐怕不會太好。我感覺單兵能力賀龍大概在五六名之間。 六、陳毅 作為一名半路出家的門外漢陳毅的軍事指揮能力頗值得懷疑,事實上陳軍長也常自嘲"最善打敗仗"。但是槍法上面經過三年游擊戰的考驗,胖帥顯然大有進步。其他技能呢?騎馬顯然不會差,雖說日益發福的身體讓坐騎愈益疲憊!好在以后有了汽車,一切都解決了……拼刺刀對胖帥來說顯然也是項吃力不討好的活,更別說挖工事了…胖帥的單兵能力我感覺要排倒數三甲。 七、羅榮桓 政治元帥的人格、實干能力、鼓動宣傳才能無疑都是一流的,但是軍事技能呢?做為一名大知識分子,羅帥早早戴上了眼鏡,這對他的槍法進步恐怕不無影響。井崗山時期的羅帥由于缺乏鍛煉,加上年輕閱歷不足,誤把一擔銀元交給某戰士挑,結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這或者可以從另一方面說明羅帥體能不出眾,雖說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久經鍛煉,但由于先天條件,其耐力、體能只能是一般。事實上羅帥也是個百病多災身,由于腎不好解放戰爭時還要去蘇聯看病,解放后也沒根治,最終成為第一個去世的元帥!羅帥的單兵能力可能是副班長。 政治元帥的人格 八、徐向前 作為黃埔老大哥,徐總指揮受過嚴格訓練,按資料及回憶早在太原師范時期閻老西已經對他進行過準軍事訓練了。廣州起義失敗后艱苦卓絕的一年多游擊生涯對其軍事敏感性及耐力的鍛煉恐怕相當于粟大將在浙江打游擊那三年的效果。大別山時期把一幫土包子訓練成我軍最勇敢的戰士群,可見其教頭素質堪稱我軍第一!但是一個好教練不等于一名好運動員,徐總槍法顯然不會太差,可也沒相關資料顯示其舉手打鳥如羅炳輝那樣的能力。刀法嘛,徐總部下不乏這樣的人才,如程世才、許世友之流,不過這方面劉英、許繼慎等猛人也有極大貢獻。不過徐帥早期經常帶頭沖鋒,視機槍如無物,肉搏起來顯然也是不含糊的。并且在跳躍及攀爬能力上有突出表現。比如攻打白沙關時如老總一樣率軍攀越懸崖,西路軍時在倪家營子在房屋頂上到處騰躍,從容戰斗。這種經歷十帥中大多數人顯然都不具備??上г谘影脖获R踏傷又得了肋膜炎后徐總就與擔架結了緣!綜合評定,我感覺徐總指揮的單兵能力恐怕與老總在伯仲之間,或者次于彭總。 九、聶榮臻 聶老總雖說加入我黨以來一直都干軍事工作,但是早期在黃埔是當政治教官,八一南昌起義后聶帥一直高高在上,沒有第一線做戰的鍛煉,因此槍法十有八九不如陳軍長。其他諸項技能對一位身材并不魁梧,又沒經過嚴格訓練的政治干部來說也顯然難以精深的掌握。我感覺聶帥的單兵能力大概與羅帥相伯仲,身體要好些,可還沒有羅帥從連指導員一層層打拼時練過的硬功夫! 十、葉劍英 花帥是位不出世的高人,雖說缺乏表現機會,但是做為老總在講武堂的小師弟,花帥實有過人之處。沒見他上學時就拼劍刀贏過東洋教官嗎?槍法上作為舊軍官出身的花帥顯然也不會差。由于長年呆在機關中工作,花帥缺乏實踐機會。這些不可能不消弱花帥的戰斗力,綜合評定花帥與育帥大概半斤八兩。 待遇差別太多 中國十大元帥排名竟藏駭人秘密 待遇差別太多 新中國成立前后,為推進我軍現代化建設、滿足實際作戰指揮的需要,黨中央開始醞釀實行軍銜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授予大元帥軍銜典禮,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與他們同一批授銜的,還有10名大將、55名上將、175名中將和800余名少將。 今天,回顧那段特殊的歷史,我們發現,這個名單的出爐,既非純粹的論資排輩,也非簡單的論功行賞,而是綜合平衡的結果。而各位戰功卓著的將軍們,在授銜過程中,或為這份難得的榮譽感慨萬千,或高風亮節地提出讓銜,但也有人因自認為軍銜過低流下了眼淚…… “山頭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當元帥?哪些人能做將軍?類似的問題,在軍職軍銜評定初期,被反復提及。 畢竟,面對數以萬計曾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這次的“論功行賞”是否公平、公正、公開,不僅觸及到他們的個人利益,還關系到大部隊的穩定,談何容易!連毛澤東都說:“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p> 鄧小平曾指出,“我軍隊歷史上是由各個山頭、五湖四海集中起來的。過去,有三個方面軍,每個方面軍又是由好多山頭結合起來的,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山頭主義”。 這些“山頭”,雖不如北洋軍閥和國民黨軍隊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實存在,在經歷了數次分化組合后,關系十分復雜。按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政治局委員待遇;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副總理待遇,自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 上將是行政五級,享受國務院秘書長待遇;中將是行政六級,享受部長待遇,自中將以上都是高級將領,可配備警衛、秘書和保健醫生、廚師、勤務員;少將行政七級,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 權力地位的確相差很多 不同級別之間,待遇、權力地位的確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現任職務、政治品質、業務能力、在軍隊服務的經歷及對革命事業的貢獻外,最初確定的評銜標準里,還有一條:要適當照顧到各方面軍干部的相對平衡。 時任解放軍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的宋任窮在幾十年后回憶說,當時,少將以上軍銜由軍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難度最大的“平衡、排隊”的任務,就落到了總干部部頭上,他們認真研究、反復斟酌,而從最后結果來看,這種平衡因素起了相當的作用: 朱德、彭德懷,因為戰功卓著,排在了十大元帥的前兩位;林彪是第四野戰軍的代表,十大元帥中他的戰績和指揮能力都堪稱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劉伯承是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賀龍,借助南昌起義總指揮和紅二方面軍總指揮的資歷成為元帥;陳毅代表著南方三年游擊戰、新四軍、第三野戰軍三個方面的力量;羅榮桓是政工元帥,代表著政工在軍中的地位,這是中國軍隊特有的中國特色。 徐向前借助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身份成為元帥;聶榮臻是華北野戰軍的代表;葉劍英一直是“中**方在政壇上的代表”,除他之外,黨內、軍內再無他人有這種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評為元帥后,葉劍英馬上想起了犧牲的戰友:“可惜啊,如果葉挺在,新四軍就出了兩個元帥?!标愐愕膽饎t多了分風趣:“如果葉挺在的話,我們就有兩個葉元帥?!?/p> 十位大將的評選,也同樣綜合考慮了“山頭平衡”的因素和當時的職務因素: 粟裕的軍事造詣和戰績在全軍首屈一指,建國后曾任總參謀長;徐海東是陜北方面的代表,是紅二十五軍幸存的指揮者,與陜北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之后任軍團長。 黃克誠是第四野戰軍的代表,雖然戰績、資歷并非最優,但時任總參謀長兼軍委秘書長,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陳賡是第二野戰軍 的代表;譚政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與元帥中羅榮桓的情況一致,是大將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樣意味著中國軍隊的特色,與山頭平衡無關;蕭勁光是第四野戰軍的又 一代表,海軍司令的職務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 中國十大元帥排名 張云逸的大將軍銜幾乎完全憑資歷獲得,十位大將中他年事最高,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戰軍的又一代表,也是唯一參加過護國討袁的;羅瑞卿來自華北野戰軍;王樹聲曾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授銜時任國防部副部長;許光達則來自紅二方面軍。 幾個重要時期的表現,也是參考因素 除了“平衡山頭”、時任職務、資歷、業績等因素外,這些將領們在中共早期革命斗爭的幾個重要時期的表現,也對他們的授銜結果有所影響。 曾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的蕭克,本來有資格入選大將,但他在長征中斗爭張國燾時保持了沉默,被認為是站在了張國燾一邊。用蕭克自己話說是“站錯了隊”。這成為毛澤東認為其“在歷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了他沒被授予大將軍銜的因素之一。 參加了《蕭克回憶錄》的編撰工作的周炳欽認為,“在中國革命戰爭中,蕭克不僅是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指揮員之一,還有著與同時授銜的共和國元帥們相處共事的特別經歷”,“在這次授銜的55名上將中,他名列榜首。 也許這并沒有表明其戎馬生涯的真實價值,授銜前毛澤東曾親自找他談話,對他說,把你放在這個位置上,別人就不好說什么了”。 與蕭克的個案相對照的是林彪。林彪在十大元帥中資歷排在倒數第二位,卻名列十大元帥第三位,除了基于戰功,他因為在關鍵時刻支持毛澤東而贏得毛澤東的欣賞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1955年將帥評銜的具體工作中,負責單位和領導一方面要盡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糾正一部分干部錯誤的認識和態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平衡排隊工作,盡可能評得公平合理,既使本人基本滿意,又使上下左右都沒有意見。 因為只有評得適當,才能真正達到調動干部積極性的目的。這就要求在全面考核了解干部的基礎上,根據評銜的條件和標準,反反復復地比較,多方面征求意見。中央和軍委領導也很關心、重視這項工作,及時聽取匯報,及時指示。 高風讓銜,比比皆是 高風讓銜,比比皆是 對于給不給軍銜、給怎樣的軍銜,大多數將帥并沒有過多計較,而是表現得十分豁達。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軍工廠趕制了一套大元帥制服。大元帥服的肩章由金黃色底面構成,上面繡著紅色的國徽和銀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莊嚴。這套制服本是給毛澤東量身定制的,但他卻一天也沒有穿過。 許光達大將三次讓銜,盡顯高風亮節 在得知自己被評定為“大元帥”的消息后,他找到彭德懷和羅榮桓:“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p> 毛澤東表態后,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也紛紛表示,不參加評定軍銜。 那時候,劉少奇、周恩來已經主持黨務、政務工作,他們拒絕元帥軍銜尚可理解,在軍中掛名的鄧小平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拒絕的理由,然而,在他的堅持下,他成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12位中央軍委委員中,除毛澤東之外,另一個沒有元帥軍銜的人。 彭德懷也在同干部的閑談中多次透露:“我并不需要這個牌牌,也夠不上什么元帥,如果要評的話,也很難說評個什么‘將’是合適的。但這不是個人問題,倘不評一些元帥,就會使一些人難得依次評下去?!?/p> 1959年6月,他又在同阿爾巴尼亞國防部長巴盧庫談話時強調:“我不喜歡人家叫我元帥,這是戰爭的結果,是學人家的,我不喜歡肩上這兩塊牌牌?!?/p> 許光達在得知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消息后,還曾主動給毛澤東等軍委領導寫了一份“降銜申請書”: “我感謝主席和軍委領導對我的高度器重。高興之余,惶惶難安。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 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勛卓著:湘鄂贛豎旗,南泥灣墾荒;南下北返,威震敵膽;進軍新疆,戰果輝煌…… 為了心安,為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商請降街?,F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 功勛卓著 毛澤東拿到這封信后,激動極了。軍委會議室里,他揚起信,走到朱德、彭德懷、林彪、賀龍等軍委領導人面前:“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彭德懷插話說,這樣的報告許光達連寫了三次。 毛澤東聽后點點頭,越說越激動,起身離開座位:“不簡單啊。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容易看出一個人,古來如此?!?/p> 他隨即大步走到窗下,雙手用力推開窗戶,用帶著濃濃湖南鄉音的語調低吟:“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p> 雖然在正式授銜時,許光達仍被授予了大將軍銜,但中央軍委在慎重考慮了他的意見后,將他的行政級別定為五級,他也因此成為當時唯一被定為行政五級的大將。 類似的讓銜、請求降銜、不爭銜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總干部部副部長徐立清。按條件,他理應授銜上將,但當他得知上將名額需要減少時,便立即以自己“是主抓這次授銜工作的人,不能近水樓臺先得月”為由,申請降為中將。彭德懷幾次找他談話,都拗不過他。 最終,他成為當時的兵團級干部中僅有的幾名中將之一。 訓練總監部軍外訓練部副部長孫毅,歷來談泊名利,心胸豁達。他對人說:“我只有從勞之苦,而乏建樹之功,在評銜時要寧低勿高,授我少將足矣。”但組織上考慮到孫毅資深望重,最后仍授予他中將軍銜。 白志文,紅軍時期就是師長。被評定為少將后,有人建議他去爭取一下,他卻說:“有什么好爭的?多少人連命都沒了,我們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同志,犧牲時不到30歲。我們命大活下來了,評一個少將就該知足了!” 段蘇權,紅軍時期就是黔東獨立師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四野第八縱隊司令員。 授銜那天,他站在少將行列里。他的周圍,是當年他親自指揮的團長;前排的中將行列中,有幾位當年在他手下當過師長;再前排的上將行列中,則站著曾與他同樣擔任縱隊司令員的戰友。有同事小聲說:“老段,你該站前邊去,向前走兩排。” 他卻淡淡一笑:“組織上叫我站這里,我就站這里?!?/p> 男兒有淚不輕彈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 宋任窮回憶說,授銜的初步方案公布后,大多數人對此都表示認可,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對結果并不滿意。有的人雖然嘴上不說,心里卻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淚長流,兩三天不吃飯。 還有人跑到領導那里,說自己如何勞苦功高,點著名要高級軍銜;更有一個紅軍時期的老干部,在聽說自己將被授予少將軍銜后,竟公開地說:“我要把那牌子掛到狗尾巴上去!”毛澤東聽到這些事,很不高興,諷刺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p> 歐陽青在《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全景式掃描(上)》一文中描述,王必成和王近山都被評為中將。王必成覺得自己的軍銜低,便找到老領導譚震林,希望他能幫自己向上面反映一下。譚震林還真去了,結果讓上邊一頓批評。 王必成知道以后,還專門找譚震林道歉。譚震林絲毫沒怪罪王必成。譚震林的很多部下都說,“譚老板”人很厲害,愛發脾氣,但對部下很體貼。王近山也喊過幾嗓子,被鄧小平嚴肅地批評了一頓,就算了。 還有被評定為少將的鐘偉。他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是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又任四野的十二縱隊司令、四野四十九軍軍長。 這次授銜時,和他平級的人大多被評上了中將,這讓他覺得自己“被評低了”,火氣上來,罵了人。 這事傳到林彪耳朵里,他氣得將鐘偉叫去狠狠批評了一番。 事實上,關于鐘偉的軍銜評定過低,毛澤東心里十分清楚,所以評級后,鐘偉的待遇一直是按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定的,毛澤東甚至親自點名,讓他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鐘偉可算是低銜高配的好例子。 還有,從部隊調到外交部當大使的和在地方工作的人中,有的也提出要軍銜。好在有些高級干部的思想工作,中央軍委領導同志親自出面去做了。 賀帥袍哥出身 實事求是地講,王近山、王必成等人表達自己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他們并未違反黨的規定,也不該因此受到人格和品德上的質疑或批判。只是相比較而言,讓銜者當然更值得尊敬、佩服,甚至是敬仰。 就這樣,伴隨著大家的不同反應,將帥軍銜評定從1950年開始籌劃,在經歷了5年的動態變化過程后,直到1954年9月28日,才出臺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名單,1955年9月27日才召開將帥授銜典禮。單從時間上,就能看出將帥人選的遴選是一個多么復雜的過程。 而1955年的將帥授銜,也因此呈現出多面、多層次的立體狀態,作為一個復雜而豐富的“重要現場”,被定格在歷史的長河中。 中國十大元帥排名是通過層層選拔出來,在歷史的記載中這些元帥都是獨當一面具有豐功偉績的人才。對這些元帥的事跡你們都知道多少呢? |
火麒麟蠑螈的養殖秘籍... <詳情>
在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