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即將就要在國內(nèi)正式上映了,這一部電影上映前也是經(jīng)歷了一番波折,如今再次上映也是勾起了影迷的期待,那么芳華豆瓣評分是多少,電影到底好看嗎?
提前點映場,場場爆滿
經(jīng)歷馮小剛口中從國慶檔主動撤檔的“一波十三折”,《芳華》確定于賀歲檔重新上映之后,引發(fā)的關(guān)注度確實比之前更高。根據(jù)貓眼研究院的線上和線下觀眾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芳華》在12月上映的全部影片中,觀眾首選率最高。
調(diào)研稱:“相比賀歲檔的其他影片,《芳華》講述特定年代的青春記憶,堪稱賀歲檔甚至是今年整個中國電影市場上的一股清流。”在各種想看指數(shù)等公開數(shù)據(jù)指標上,《芳華》與同檔的其他影片相比都處于領(lǐng)先水平,代表了觀眾對于這部影片的期待與興趣。
為回應這一期待,出品方華誼兄弟電影宣布《芳華》提前于12月9日、10日,也就是上周末開啟了全國超前點映。
點映的兩天,《芳華》每日排片約在3%左右,大部分放映廳爆滿,平均上座率高達40.9%,場均人次53人。該片上周六票房達1621萬元,奪得當天排行第三名。第二天,《芳華》的表現(xiàn)也是很穩(wěn)定,影片兩日累計票房超過2500萬元,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更難得的是,不少影院出現(xiàn)了父母輩觀眾前去觀影或者一家兩代甚至三代一起觀影的場面,這與平日其他商業(yè)片放映時,觀眾多為年輕觀眾或夫妻情侶的狀況有很大不同。
許多看完點映的觀眾表示等影片12月15日正式上映還會再看一遍:“太有感觸了,好電影值得等待,《芳華》正式上映后我會帶著父母去二刷!” 受到這么多觀眾的支持,馮小剛也被深深感動,他截取了一些網(wǎng)友的評論,連夜寫下微博說:“謝謝第一批看了《芳華》點映的朋友,也謝謝你們寫的觀后感,天冷但讓人心暖。2017年就要過去了,希望熱血的《芳華》帶來一個有情有義的暖冬。”
僅12月9日的首日點映就收獲票房、上座率、場均人次三項數(shù)據(jù)第一,貓眼、淘票票、微博電影三大平臺評分均超過9分,豆瓣評分也是高達7.8分,口碑一流。
《芳華》講的是上世紀70年代末文工團里發(fā)生的故事。導演馮小剛不止一次說過,這部電影的由來是源于自己的“軍隊情結(jié)”。他找到了入伍13年、跳了8年舞的作家嚴歌苓,兩人一拍即合,最終有了這部有著年代氣息,但卻彰顯青春味道的《芳華》。
對于80后、90后,乃至00后而言,《芳華》所回憶的那個年代,僅保存于他們閱讀過的文學、影視作品里。而在那些文藝作品中,那個年代的呈現(xiàn),更像一個符號的存在,片面而缺乏溫度。
《芳華》可能磨平了這種距離感。電影中,馮小剛并未過度強調(diào)時代的特征,而是自然展示那些年輕人的快樂和焦慮。他們也跟我們身邊的年輕人一樣,會偷懶、吃醋、攀比、矯情。他們也寫情書,打籃球,游泳,甚至跑去公社廚房偷西紅柿……這些張揚青春個性的少年事,我們每個人的青春年景里都做過。 來源:潮粉 |
在這個數(shù)字化購物盛行... <詳情>
不解之緣的意思,是生...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