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心理 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大眾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致手足無措、語無論次,嚴重的甚至害怕見人,常稱為社交恐懼癥、人際恐怖癥。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現為對異性的恐懼,稱為異性恐懼癥。 自卑心理 表現為在社會交往中想象成功的體驗少,想象失敗的體驗多,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孤僻心理 有兩種情況,一是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不愿與人為伍;另一種是屬于有某種持殊的怪癖,使別人無法接納。從而影響了社會交往。 害羞心理 表現為社會交往中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礙了人際關系的正常發展。 封閉心理 表現為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掩飾起來,試圖與人保持嚴格的距離。 自傲心理 表現為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氣凌人,自以為是,常使交往對方感到難堪、緊張、窘迫,從而使交往變得困難,尤其表現在兩代人的關系上。 敵意心理 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社會交往障礙。表現為討厭他人,乃至仇視他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視為爾虞我詐;另一種情形是認為別人總在尋機暗算他、陷害他,從而逃避與人交往,甚至表現為攻擊心理行為。 干涉心理 表現為專門打聽、傳播或干預別人的私事、秘密,從而引起別人的不滿、厭惡情緒,影響彼此關系。 社交恐懼癥在生活中的常見表現 1 、完全不喜歡接電話,手機響了假裝沒接到。 2 、硬要跟不熟的人聊天,就會非常焦灼。 3 、不想成為任何場合的焦點,希望自己沒有存在感。 4 、去任何社交場合,都希望有熟悉的人陪在身邊。 5 、跟熟悉的朋友一起玩,突然來了一個陌生人,我們就會很拘謹。 6 、很害怕陌生人來搭訕,會無所適從。 7 、遇到發傳單的人,避免跟對方眼神接觸。 8 、必須要說話的場合,準備好了,結果到現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9 、迫不得已要在大庭廣眾下說話,要提前焦慮很久。 10 、打電話或者視頻的時候,突然讓我們跟不熟的人聊天。 11 、“你還記得我嗎?”這句話真的好可怕。 12 、家里來了不熟的人,需要自己去接待,全面崩潰。 13 、過年的時候,爸媽總是拖著我們去見他們的朋友。 14 、飯局上要敬酒,簡直尷尬到爆炸。 15 、過生日,別人唱生日歌的時候,很尷尬,因為大家都在關注我。 16 、旁邊有個話癆,就會很安心。 17 、超級羨慕那些會說話、擅長社交的人。 18 、逛街的時候,只要導購員過來搭話,就會想馬上出去。 19 、害怕別人臨時約自己,因為要馬上給答復,來不及想理由拒絕。 20 、在朋友圈只點贊,不留言,怕一旦留言,就要聊起來。 21 、打電話的時候,如果對方不主動結束談話,就只能硬著頭皮繼續。 22 、被領導強行派去陪客戶吃飯,有種被逼良為娼的感覺。 23 、喜歡熟悉的環境,特別想回家,一到家就會特別放松。 24 、有時候跟朋友合租,要是室友帶了朋友回來,我們就會躲在房間里。 25 、經常會被別人說成是“高冷、裝逼、不好接近”。 26 、微信上,有時候沒有及時回復對方,不是因為不喜歡對方,而是真的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27、進電梯,一進去就會站到最角落,生怕跟人接觸。 28 、坐公交車,有的公交車下車的時候,需要你喊一聲,司機才會在站臺停車,很害怕要喊那一聲。 29 、準備開門出去,聽到對面鄰居也要出來了,就會等一下,先不出門。 30 、跟朋友聚會,一群人出來,結果走著走著,只剩下兩個人,最最尷尬。 |
連城小說網現狀剖析:... <詳情>
在淘寶購物的便捷性讓... <詳情>
探尋禹州歸屬之謎:這...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