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2》口碑怎么樣 時隔兩年,這個IP再度回歸。沿用第一部片名,再次講述一個和「誤殺」有關故事。只不過這一次,故事的重點不是“誤”而是“殺”。 電影《誤殺》之所以能夠獲取如此高的票房,主要在于口碑非常好。在豆瓣網上,有70多萬觀眾給此片打出了7.5分,許多觀眾都表示影片的劇情精彩,演員的演技也都在線。 所謂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剛剛上映不久的《誤殺2》,沒能像前作一樣擁有一個好口碑。 在上映之前,《誤殺2》的想看人數就超過了40萬。上映首日,該片便拿下了9000多萬人民幣票房,這個成績比前作多出了一倍。 不過,此片雖然贏得了票房,但卻輸了口碑。上映第二天,《誤殺2》的豆瓣評分正式“出爐”,有2萬多觀眾打出了6.1分。這僅僅是開分,隨著觀影人次的增加,用不了多長時間,該片的評分就會跌破6.0。 《誤殺2》之所以會口碑崩盤,主要在于影片過于煽情,劇情也很老套,而且與片名“誤殺”毫無關聯。 上映之前備受期待,上映之后口碑崩盤,可見《誤殺2》和今年春節檔的《唐探3》一樣,成為了本年度最令人失望的電影。 《誤殺2》介紹 1、悲劇性的故事 《誤殺2》的開場非常生猛:泰國承載量最大的華人醫院發生暴動,臉龐完全被帽子遮住的劫匪持槍挾持整個急診室,要求警方在一個小時之內找回「當天在新曼降落但消失不見的心臟」。 而后時間線往回拉,回到暴動發生之前。劫匪的身份是名為林日朗的父親,和妻子、兒子小蟲過著清貧但快樂的生活。可生活總是殘酷,一次運動會后兒子小蟲被診斷出心臟疾病,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心臟移植手術」。 作為父親,林日朗不停打工、賣房、甚至是借高利貸,終于在出現“合適待移植心臟”時籌齊小蟲的手術費。但林日朗怎么也沒有想到:原本屬于兒子的心臟會突然被其他人搶走… 和第一部一樣,《誤殺2》是一個小人物和強權進行對抗的故事。從記者將攝像機對準林日朗采訪其為何挾持急診中心時,林日朗絕望而又決絕的眼神中,便已經可以窺見這其中的「悲劇性」。 面對高昂手術費,清貧家庭只能選擇借高利貸,這是第一重悲劇: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面對身處高位的大人物,小人物毫無還手之力。眼睜睜看著原本屬于自己兒子的心臟被搶走,被迫成為犯罪的劫匪,這是第二重悲劇:無法通過法律討回正義。 女記者所持攝像機將綁架案背后的真相全程轉播,從這里開始故事正式進入高潮。黑暗醫療交易、只手遮天權貴特權,以及逼上絕境父親的絕地反擊…共同構建成一個開局高能且諷刺意味濃厚的悲劇性故事。 2、被擁護的“善良”劫匪 影片中,林日朗挾持了華人醫院急診中心。而急診中心中,存在著大量準備進行治療的患者。這里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那就是急診中心內患者們對林日朗的態度,和急診中心外警方對林日朗的態度: 警方們全服武裝接近,即使是林日朗已經說出挾持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仍舊不愿放下偏見,認為職業是編劇的林日朗是「擅長撒謊的劫匪」。 但一位父親的眼神怎么會騙人?因為親眼見證林日朗的脆弱,所以被挾持急診中心中患者們逐漸從遠遠躲著林日朗坐著,到全員為林日朗發聲。 因為同樣是父親,同樣是父母。所以急診中心外的群眾們也全部成為林日朗的擁護者,上演違和常理而又符合情理「為劫匪打抱不平」場景。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是原本應該代表正義但最后成為罪犯,搶走林日朗兒子心臟「大人物」的登場。和林日朗一樣,這位大人物也是一位父親,也是因為兒子病重所以必須做出這樣的行為。可是:大人物的孩子是孩子,小人物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嗎? 挾持急診中心時,林日朗聲嘶力竭:“我要心臟,那顆心臟本來就是我兒子的”,但多么遺憾,無權勢小人物世界中沒有「本來」這兩個字。只有逆來順受和被犧牲。 至此《誤殺2》中兩位主要角色都迎來「身份上的顛倒」。林日朗成為罪犯和善良父親的矛盾結合體,本應該主持正義的大人物則成為虛偽的權勢代表者。兩位主要角色對立狀態中,對階層和權勢的諷刺不言而喻,成為《誤殺2》中看破但不說破的點睛之筆。 3、從致郁到治愈 如果說第一部《誤殺》故事是致郁,那么此次上映的《誤殺2》便是治愈。相比于前作懸疑性偏少,基本上看到一半的時候觀眾就已經可以猜到后續情節的發展。但情感支線明顯增多,且共鳴感十足。 這其中首當其沖,莫過于父親對孩子的愛。為籌取足夠手術費風吹雨淋做摩的司機、拉下屬于男性的面子向所有能想到的人借錢,甚至于在短短幾小時內謀劃讓警方毫無反手之力的「縝密挾持急診中心事件」… 急診室醫生表示:不相信林日朗會因為警方為找不回心臟而做出殺人行為。而后林日朗回應:“你永遠不知道一位父親會為自己的孩子做出什么事情。” 肖央的演技無疑是教科書級別,在他的眼神中,我們看見絕望、決絕、無奈、不屑強權、不計退路多重情緒,以及隱藏在這些之后,提到兒子小蟲時所呈現的「柔軟愛意」。在這之外不需要其他鋪墊,就已經將《誤殺2》中所要講述治愈故事的初心盡數呈現。 4、被低估的影片口碑 《誤殺2》故事完成度無疑是高的,占據最多戲份肖央演技更是封神。讓觀眾真的相信這是一位被逼至絕境父親。但國內豆瓣平臺上卻滿屏2星,短短兩天時間內口碑就已經從開畫6.1降至6.0分。 就劇情來說,《誤殺2》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珠玉在前,《誤殺1》中肖央所飾演父親和陳沖所飾演警察對戲有多讓人驚艷,《誤殺2》中肖央所飾演林日朗和任達華所飾演警察之間的抗衡便有多平庸。這兩個角色之間的戲劇張力應該是最足的,本片中兩人對手戲少之又少,有些讓觀眾失望。 此外《誤殺1》中譚卓所飾演母親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艷的角色,為保護女兒而變得無盡瘋狂。對比下來《誤殺2》中不管是小蟲的母親,還是為新聞真相涉險進入被挾持急診中心采訪林日朗女記者的形象,都顯得比較平,沒有什么太強烈的記憶點。 當然這些都只是前后兩部作品的對比,是缺點但問題不大。觀眾給出差評的最多原因,還是在于敘事節奏劃分的不平衡。認為作為犯罪懸疑劇,和犯罪懸疑有關部分過少,反倒是林日朗和兒子小蟲之間回憶的鏡頭占據大量篇幅,讓本該是溫暖治愈的故事蒙上一層「刻意煽情」的嫌疑。 最后半小時突兀而又模式化的結尾也是一大槽點,認為不管是人物狀態還是分鏡,都和《誤殺1》如出一撤。從而導致審美疲勞,無法感同身受故事中主人公情緒,以獲得更進一步的情緒遞進,看完后總覺得差那么一口氣。 基于以上幾點,《誤殺2》口碑遜色與《誤殺1》其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也沒必要因兩部作品對比太強烈而極端差評,最終成片質量7分差不多,不至于被打到6分。 最后回到《誤殺2》重點不是“誤”而是“殺”這個問題。雖說故事最后林日朗兒子小蟲成功移植手術,但在這之前小蟲已經被“殺害”兩次。第一次是手術費的高昂,第二次是心臟被搶走的殘忍。如果不是因為林日朗的放手一搏,小蟲早已被更高一層的「存在」所殺害。 現實不是電影,真實生活中林日朗無法成為劫匪。這一情況下「更高一層存在」究竟應該如何被掀翻打破?這才是《誤殺2》給我們留下的最終議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連城小說網現狀剖析:... <詳情>
在淘寶購物的便捷性讓... <詳情>
探尋禹州歸屬之謎:這...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