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東山關帝廟求事業最靈,670年,左郎將陳政和將軍陳元光奉唐高宗李旨意開發閩南,跟隨他們的士兵帶來了中原家鄉供奉的關羽神像香火,這就是福建東山關帝信仰的來源。 據有關考證,東山關帝廟還是我國臺灣眾多關帝廟的香緣祖廟。那是在明朝時期,朝廷出于防范倭寇侵擾的考慮,在東山建立城池。由于關帝是忠勇的象征,所以守城官兵為了保佑自己,開始建造關帝廟。 東山關帝廟始建于1387年,于1508年擴建。在廟的大殿石柱鐫刻有“大明正德吳子約敬送”字句。東山關帝廟依山傍海,面向煙波浩渺的東山灣,依地勢逐級遞高,層層而起,氣勢雄偉。整個關帝廟的木結構部分為明代、部分為清代和近代建筑。 廟宇屬抬梁式木構架建筑,面闊三間,進深六間。總長40米,寬17米,面積680多平方米。懸于山頂,綠色的瓦。多是石梭柱,柱礎鼓狀。廟前有一大廣場,石雕欄桿,疊隔其間,蓮花池居于廣場正中,綠水滿波映襯古廟。廟前有明清時代雕刻的石獅四對,昂首威猛,神氣各殊。 廟門是用六根石柱頂托著數百支縱橫交錯和承力均勻的木制拱梁。拱梁上建有一座宮殿式的樓亭,叫做“太子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支撐太子亭的石柱是由外向內傾斜的,這在其他建筑上是非常罕見的。從建筑結構角度來說,這樣更有利于維護太子亭的穩定。太子亭不但建筑藝術高超,且有很高的建筑科學價值, 東山靠海,每年都會受到臺風侵襲,同時歷史上也有過多次比較大的地震,但太子亭歷經600多年,盡管重心那么高,卻仍然保存得完好無損,和這種傾斜支撐的石柱密切有關。太子亭上有各種閩南瓷雕組成的圖案,正面是“八仙過海”和“獸圖”,有麒麟、象、獅、虎、鹿、羊、騾、豺等。屋頂上用剪瓷雕塑造了120個英雄人物如:李世民登基、樊梨花征西、岳母刺字、穆桂英掛帥等,造型生動、千姿百態。 |
齊人之福是什么意思?... <詳情>
Ken的讀音探究在探... <詳情>
在尋找風速動平衡機廠...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