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陜西學生圈(cnwestedu) 作者:黛 先問一個問題: 大學室友對你來說是怎樣的存在? 是一起笑過鬧過的朋友?還是將來各奔東西的路人?甚至是埋怨一生的仇人? 無論是去百度還是微博,甚至是知乎,搜索“大學室友”的詞條,目之所及,大家仿佛永遠在吐槽。↓↓↓ (知乎上搜索“大學室友”的結(jié)果) 輕則是室友沒有自知之明,不講衛(wèi)生,以自我為中心,重則就是往隱形眼鏡里滴膠水,往鞋子里放刀片這種法律事件了。 時間久了,開始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大學室友就只能是室友。 01 大學室友≠奇葩 “大學室友就只能是室友”在網(wǎng)上可不只是說說而已,針對這個論點,還有各種分析帖,從概率上、社會學上、心理學上等各個角度花樣合理化這種論調(diào)。 圈兒隨便打開了一篇吐槽帖,里面的室友形象確實是一言難盡,集合了得寸進尺、自大自戀、邋遢善變、心機綠茶等一切能想到的負面特點。 試想誰碰到這樣的室友,大概都會崩潰吧。 有可能是寫文的人因為討厭室友,所以在寫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形象丑化。 就算內(nèi)容足夠客觀,在現(xiàn)實中,碰到一個這么極端的奇葩的可能性,也不會很高吧。 那些發(fā)問“你什么時候覺得大學室友只能是室友?”的,只是宿舍關(guān)系不順利的人聊以自慰的言論,他們在尋找認同,僅此而已。 因為一些個例,去從根本上否認一種關(guān)系的發(fā)展,這本身就很荒謬。 其實室友沒那么恐怖,大部分都是正常人。 彼此的矛盾沒那么尖銳,互相的溝通也沒那么困難。 那些被妖魔化了的室友形象,不是普遍的室友畫像。 多去翻翻,也會看到很多宿舍里沙雕搞笑的記事,說自己的室友有多厲害又有多可愛。 02 室友可以很可愛 大學室友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家脾氣性格各不相同。 但正是因為這種不同,在日常相處中會有很多趣事。 一個人不好意思去嘗試的,可以一堆人試試。↓↓↓ 愚人節(jié)的惡作劇終于有了參與感。↓↓↓ 日常的對話也會變得很搞笑。↓↓↓ 整理衣服還能出奇招。↓↓↓ 雖然不認同,但希望她成功。↓↓↓ 室友是學校隨機分配的, 大家還要朝夕相處,有矛盾不可避免。 但是在同樣的年紀,考上同一所大學,拿到同一間房號是多么奇妙的緣分啊。 高冷的,學霸的,漂亮的,矯情的,直男的... 總都有可愛之處。 大學生活因此沒那么單調(diào)。 03 先談尊重再論朋友 不可否認的是,在朝夕相處的模式下,所有的不同會被放大,所有的缺點會被夸張。 所以,大學室友是一堂課,一堂關(guān)于人際交往的課。 都說大學是一個有圍墻的社會,寢室就是這個社會分配給你的小圈子。 你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也不可能被所有人討厭。 你可能遇到與自己閱歷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思考方式不同的室友的,甚至三觀你們都有可能不合,請你盡力去維護一段關(guān)系。 關(guān)系維護的秘訣,一定只有一個:尊重! 尊重他人的隱私、尊重他人的消費習慣、尊重他人的個人空間、別人給帶飯墊的錢要及時還上、晚上按照寢室統(tǒng)一制定的時間表作息、永遠不要用別人的諸如剃須刀這樣的私人用品、在正常作息時間內(nèi)不要在寢室打電話和制造噪音、永遠不要在寢室里抽煙…… 以上要求看起來都非常合理也很容易做到。 但是仔細回想,大學寢室生活,是不是總有那么一兩個人很多條都做不到。 何為尊重?不肆無忌憚的打擾而已。 在尊重的前提下,才有資格去判斷室友是點頭之交還是一路上的朋友。 網(wǎng)上有一些帖子,總是在故事講完被看者指出其實是自己的問題,不懂得換位思考,不懂得相處之道。 有些不自知的不尊重,才是矛盾的根源。 04 有選擇的成為朋友 無論你愿不愿意 ,朝夕相處的室友都在時時刻刻影響著你。 你可能遇見一個學霸,大學四年,耳濡目染,你知道什么叫自律,開始追求學業(yè)上的成就感。 你可能遇見一個精致girl/boy,粉底眉筆口紅,穿搭流行配色,你也可以信口拈來。 你可能遇見一個網(wǎng)絡游戲資深愛好者,王者榮耀、和平精英、英雄聯(lián)盟、絕地求生... ...從手游到端游,一樣不落,你都不陌生。 你可能遇見個社交小能手,發(fā)現(xiàn)有些話術(shù)技巧是真的管用,了解原來這些禮儀規(guī)范你之前不知,感覺聚會場上層出不窮的新游戲也可以很有意思。 你也可能遇見個有潔癖的人,整理東西井井有條,地板永遠擦的一塵不染,宿舍一進去就是一種享受。 當然,你還有可能遇見的是邋遢的,發(fā)現(xiàn)原來不講衛(wèi)生可以這樣令人厭煩。 遇見挑剔的,吐槽他嚴于律人的嘴臉真的難看。 遇見以自我為中心的,感慨沒朋友真全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 ... 從一開始,大學室友就不可能只是在一個房間共處的陌生人。 這種對你的影響,無論好的壞的,都比你以為的多。 大學室友本就是天南海北的人,每個人都是立體的,總有好也總有壞。 可能你看得慣,也可能你看不慣。 看得慣的就多相處多學習,看不慣的就多避開多拒絕。 跟合得來的做朋友,跟合不來的做點頭之交。 從來,朋友的選擇權(quán)就一直在自己手里,跟是不是室友沒有必然聯(lián)系。 現(xiàn)在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大學室友對你來說是怎樣的存在? 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個單選題。 四年有太多的變數(shù)可以發(fā)生,可以是同一個人從朋友半路變仇人,也可以宿舍六人五個群,一半是路人,一個視為對頭,剩下的是朋友。 圈兒看到這樣一種回答: 室友和在車站一起等車的人差不多,不同來處,不同去處。一路暢談之后,可能攜手并進,也可能從此陌路不識。 室友是大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你在畢業(yè)之際選擇以后與他同行還是闊別,這個人都將是你最珍貴的回憶。 那么,你有沒有跟自己的大學室友成為最好的朋友呢? %20src="http:> |
All is Wel... <詳情>
陳奕迅的《紅玫瑰》是... <詳情>
在日常生活中,家電產(chǎn)...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