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們經常使用“金張掖”、“銀武威”這種說法,但它們得名之由來,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史書中缺乏明確的記載。那么,“金張掖”、“銀武威”之說是怎么來的呢? 1、第一種說法,據武威耆舊說,民國時有個貪官,外號叫郭砣砣(老百姓把銀圓叫砣砣)。他先在張掖做官,搜刮民脂民膏,撈了一筆,又聽說武威山川秀美,繁榮發達,便四下活動到武威當官,結果又撈了一筆。所以老百姓說他“張掖撈了金砣砣,武威又撈銀砣砣,干脆就叫郭砣砣”,從此,有了“金張掖”、“銀武威”之說。 2、第二種說法比較籠統,說河西走廊是甘肅的好地方,人們用互文的修辭手法來說這里的富裕,所以用“金張掖”、“銀武威”表示這是兩塊好地方。 3、第三種說法用了地理五行學說,說張掖在武威的西方,在五行中西方為金,所以有了“金張掖”之說,相對于“金張掖”來說,武威就成了“銀武威”。 4、第四種說法源于一個民間傳說,說是早年,有一位朝廷官員奉旨到河西巡視,在途中他聽到了甘、涼兩地流傳很廣的一句民謠:“涼州不涼米糧川,甘州不干水湖灘。”他放眼涼州滿目干燥缺水,但踏遍甘州卻到處是水,兩地氣候差異很大。當時甘州人把自己的家鄉贊譽為“銀甘州”,涼州人把自己的家鄉贊譽為“金涼州”。 5、而這位朝廷官員則認為,根據甘、涼的氣候特征,應該把甘、涼兩地的美稱互換,因為金有火性,銀具水性,銀來涼州,恰到好處。這雖然是一種美好的祝愿,但“金涼州”之名歷史上確實存在,2005年8月,甘肅省藏學研究專家組對武威市西夏博物館保存的藏文典籍進行考察、鑒定。 |
All is Wel... <詳情>
陳奕迅的《紅玫瑰》是... <詳情>
在日常生活中,家電產...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