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為什么用驢皮中國古代文化認為,馬是屬于火性的,而驢是屬于水土之性。阿膠主要功效是收斂,而驢是水性,水性是主收斂的,阿膠這味藥就是取其收斂的功效,所以需用驢皮來熬制。驢皮可補血斂血,但如果用馬皮代替驢皮來熬阿膠的話,不僅達不到阿膠的那種主收斂的效果,而且馬皮是下血的,孕婦一旦食用后,極有可能導致流產。所以說藥是不可以亂制、亂吃的。 一般來說,用于熬制阿膠最佳的是黑驢皮,其次是普通驢皮,最不應用的是馬皮等。另外,“驢騾、馬騾的原料皮,在感官上和驢皮難以區別,容易被用來摻假。”而騾皮因有馬的基因,也不能熬制阿膠。 阿膠昂貴關鍵是驢皮可貴制作阿膠的原料是驢皮,而驢是胎生的哺乳動物,一胎只產一只崽,不像豬,一產產一窩。驢也不像豬,幾個月就能用激素催大,長成成年的驢,至少也要一兩年。但是,人們的需求量遠遠超過了驢的生產生張速度,供不應求,因此驢價格自然直線上升,驢皮價格就更貴了。 現在整張驢皮每噸要至少3萬多元。用驢皮熬制的阿膠每公斤單原料成本就近百元,這還沒算工藝、人工、包裝、運輸等成本。所以,價格太便宜的阿膠值得懷疑,有可能是魚目混珠哦。純用驢泡皮做的正品阿膠,價格是不可能低廉的,這種阿膠能沒有問題嗎? tips:驢皮出膠率2.8—3公斤,干驢皮出1公斤阿膠,一整張驢皮平均重4.3—5.1公斤,而整張驢皮的價格在2400—2800元左右一張,換算成品阿膠成本在1440元左右。 阿膠最早不是用驢皮作為原材料其實,阿膠最早并不是用驢皮作原材料的。最早反而是用牛皮作為原材料熬制的黃明膠。因為古代牛的地位非常高。牛是農耕的重要畜力,牛皮更是重要的戰爭必須,古代律法對牛的保護,非常嚴格。所以牛皮來源非常稀少,只能尋找替代品,比如驢。在戰場上驢不及馬跑得塊,在農業耕種中,驢又比不了牛力量大。 從現代觀點來講,以驢皮為原材料熬制的膠,稱之為阿膠;以牛皮為原材料熬制的膠,稱之為(黃)明膠,其功能與阿膠相似但效果次之。 而據《本草綱目》記載:“凡造諸膠,自十月至二、三月間,用挲牛、水牛、驢皮者為上,豬、馬、騾、駝皮者次之,其舊皮、鞋、履等物者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極凈。”也正是從李時珍開始,他一錘定音,說驢皮也可以藥用。從此以后,用驢皮熬制的膠才廣泛流傳開來,其中以阿井水熬制的驢皮膠最為出名,并逐步作為道地藥材定下來。 怎樣用驢皮熬制阿膠1、將驢皮浸入清水內約2~3天使軟化后,取出刮去驢毛,切成小塊,用清水洗凈,放入沸水中煮約一刻鐘,至皮卷起時,取出,放入另一有蓋鍋中加水至浸沒驢皮,煎熬約三天三夜,待液汁稠厚時取出,加水再煮,如此反復5~6次,直至大部分膠質都已溶出為止。 2、將所得液汁用細銅絲篩過濾,濾液中加入少量白礬粉攪拌,靜置數小時,待雜質沉淀后,收取上層溶液加熱濃縮。在出膠前2小時加入矯臭劑及矯味劑(1000斤驢皮加黃酒7.5斤及砂糖15斤),出膠前半小時加入豆油(1000斤驢皮加15斤),以減低膠的粘性。至用鏟挑取粘成一團不再落入鍋中時即可出膠。 3、放入襯有鉛皮的木盤中,鉛皮上預先涂搽豆油以免粘連,待膠凝固,取出,切成小塊,塊長10厘米,寬4~4.5厘米,厚1.6厘米或0.8厘米。置網架上晾,每隔2~3天翻動一次,以免兩面凹凸不平,7~8天后整齊地排入木箱中,密閉悶箱并壓平,待外皮回軟再取出攤晾,干后再悶,再晾干(也可用鼓風干燥法干燥)。在包裝前用濕布拭去外面莫狀物,即為成品。 小貼士熬制膠不止是驢皮,還有豬皮、馬皮、甚至蛇皮等。現在說到假阿膠,指的不是用驢皮熬制的阿膠。驢膠造假,自古有之。而若以牛皮取代之,或許還不能稱為假阿膠。但是若用馬皮、舊革等熬制,則無實際療效,反而對身體有傷害,要警惕。(相關鏈接:阿膠真假的辨別方法圖) |
All is Wel... <詳情>
陳奕迅的《紅玫瑰》是... <詳情>
在日常生活中,家電產...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