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VS肉 哪個更有營養湯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其中只有一些可溶性的物質,不溶性的成分很少,只有一點脂肪飄在湯的表面,其他就沒法進入湯中了。因此,無論雞湯、肉湯還是魚湯,湯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及肉塊本身。 原因: 肉類是肌肉纖維構成的,其中有可溶性的肌漿蛋白和氨基酸、肽類等,容易進入湯中,但大部分肌纖維成分很難溶出來。一般來說,肉湯、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1%~2%,和 15%~20% 的肉塊相比,顯然蛋白質含量是低多了。骨頭中的鈣、鐵元素,屬于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湯是不可能把很多鈣和鐵溶出來的,只有鉀元素這樣易溶的成分才能進入湯中。 所以,對于絕大多數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的健康人來說,每天只喝點雞湯肉湯,而不吃成塊的魚和肉,所得到的蛋白質總量就太少了,也起不到補鈣補鐵的作用。若是只喝湯而把固體的肉塊魚塊扔掉,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湯vs肉 喝湯分人群其實,雞湯肉湯中還是有很多好東西,比如溶出來的游離氨基酸、小肽、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B 族維生素等物質。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看似可有可無,實際也有它的存在意義。 在營養不良,以及手術、病后虛弱的情況下,腸道細胞能量供應不足,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狀態。而湯中含量較高的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可以被腸道細胞快速利用,提供能量,能幫助患者改善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對這部分人來說,雖然完整肉塊的蛋白質含量更高,但因為消化吸收能力和肝腎代謝功能低下,他們無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質,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統和肝腎的負擔。所以,對于這類人群來說,湯的價值是高于渣子的。 喝湯的一些小Tips湯的美味確實會讓人情緒愉快,但享受美味的同時,還有幾點要注意: 1. 高尿酸血癥的人不適合飲湯。尿酸高的人不建議和肉湯和骨頭湯,嘌呤含量太高,可喝清淡的西紅柿蛋湯。要少吃嘌呤高的食物,雞鴨魚肉的嘌呤都高,要少吃。特別是內臟不要吃。 2. 在喝湯的同時,要注意撇去上面的油,一個是為了健康,也可以避免發胖。 3. 煲湯的時候盡量少放鹽,越淡越好。 4. 想要補鈣建議喝牛奶酸奶,吃豆制品、綠葉菜,或者服用鈣片都可以。補鐵的話,也要直接吃紅肉、動物血或動物內臟,靠喝湯是沒多大用的。 5.吃飯前先喝口湯,等于是將這條通道疏通了以便于干硬的食物通過,而不會刺激消化道黏膜。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 6.并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一般情況,早餐可適當喝多些,因為早晨人們經過一夜睡眠,損失水分較多。中晚餐前喝湯以半碗為宜,尤其是晚上要少喝,否則頻頻夜尿影響睡眠。 7.晨起最適合喝肉湯,因肉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消化可維持3-5小時,避免人們一般在上午10-12點這個時段易產生饑餓和低血糖現象。 8.體胖者適合在餐前喝一碗蔬菜湯,既可滿足食欲,又有利減肥。體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湯可增強體質。 9.孕產婦、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進食前喝半碗骨頭湯,補充身體所需的鈣。注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頭湯。 10.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癥狀。 11.月經前適合喝性溫和的湯,不要喝大補的湯,以免補得過火而導致經血過多。 12.喝湯不能長期只喝一兩種,應該各式湯飲交替,更能增加食欲,平衡營養。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經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為宜。 13.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而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這種很燙的湯,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因此50度以下的湯更適宜。 |
摩詰詩人,這一稱謂在... <詳情>
男生叫女生小妮子背后...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