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7年,18歲的王菲放棄廈門大學生物系的錄取跟隨父親移居香港,并拜師香港“音樂教父”戴思聰學習聲樂。他讓王菲參加了當時由唱片公司舉辦的唱歌比賽,并讓失利的王菲懂得僅會唱歌還不行。不久后,王菲簽約“新藝寶”,但發了三張唱片也沒能大紅,這對歌手和經紀公司來說都是個打擊。于是,戴思聰給王菲支招,重新為她包裝定位,王菲終于在第四張唱片中成功翻身,這與戴思聰認清形勢、走對包裝之路有著莫大關聯。 2、1989年,王菲走進了位于金佰利道的那件錄音室,也是這個時候,王菲結識了香港著名音樂監制梁榮駿,并改叫藝名“王靖雯”。在經歷了北京特有的文化熏陶及搖滾營養后,王菲的出現,恰好地彌補了當時香港流行樂壇普遍的文化底蘊不足。香港給了王菲開拓的視野,充足的成長空間,而王菲給了香港人一種極大的思想和文化層面的反差。她的歌聲中并不只是靡靡曖昧的吟唱,而是西洋流行音樂與港式文化的結合,還有北方文化那種喜歡探尋音樂意義的追索,就像她自己所說,“你沒有那種感覺,你怎么去表現? 3、在香港人眼里,這個叫“王靖雯”的女歌手,雖然聲音很棒,但是打扮老土,脾性上更是與本港人士格格不入,按照當時流行的淑女風潮來看,王菲就是歌紅人不紅的典型代表。香港著名DJ林伯希在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笑稱“香港歌迷都好勢利的嘛,那個時候覺得內地什么都遜一些,北方來的歌聲好老土。大家都知道王靖雯的歌唱得好,可是人不潮啊! 4、陳少寶這個名字對許多觀眾來說,也許不是很熟悉,這不奇怪,因為他是位“幕后英雄”。陳少寶是香港電臺主持人,說他是“幕后英雄”,是因為他曾捧紅張國榮、王菲等藝人。他也曾經擔任環球唱片(前身為寶麗金)公司香港總裁。2003年底,他離開香港環球唱片,回到新城電臺擔任DJ。 5、陳少寶從1985年擔任寶麗金高管,到他2003年末離開環球唱片,他見證了香港流行樂壇的浮沉。毫不夸張地說,《陳少寶樂壇故事——音樂狂人》這本書詳細記錄了華語唱片業的許多傳奇故事。這次在廣州的分享會上,陳少寶還專門講述了與王菲當年簽約的一段有趣的往事。 6、當天分享會是以“時勢造英雄”為主題是。陳少寶直言,每個歌手的成長,除了天賦和努力,機遇更重要。陳少寶是這樣詮釋“時勢造英雄”的理念。“我還記得,當年18歲的王菲從北京到香港尋找機會。我簽下她,是看中她獨特的聲線。當時她的樣子有點老土,還穿著涼鞋配三角骨絲襪。沒想到,她走紅之后,這種造型卻引來大家的效仿,成為一種時尚。”陳少寶將王菲當年進入香港的這段往事講得很有幽昧感。 7、事實上,這位樂壇上的“幕后英雄”除了曾一手捧紅王菲、張國榮等歌手等杰作之外,他還推出“左麟右李”組合的香港及世界巡回大手筆。"左麟右李"是指歌手李克勤、譚詠麟的組合,兩人自2003年起,"左麟右李"已在陸港臺,澳門,東南亞,澳洲,美國及加拿大舉行了過百場巡回演唱會。 8、王菲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華語樂壇首席天后,是繼鄧麗君后大中華地區成就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華語女歌手,嗓音特點是集天籟,空靈和慵懶于一身,可以說是華語樂壇的傳奇了,而如果當年王菲沒有去香港發展,可能就不會有今日的成就。 9、而當年隨父親移居到香港的王菲,其實是有著自己極大的煩惱的,除了人生地不熟之外,語言環境也是完全封閉的,而也是父親鼓勵她多往外面走一走,而在機緣巧合下,王菲跟著恩師戴思聰學習聲樂,而最終發現她的伯樂是當年新藝寶唱片公司老板陳少寶。 10、但王菲的成名之路沒有那么順利,因為來自大陸,所以唱片公司的宣傳部都不太愿意包裝和宣傳王菲,甚至連電臺推廣都很少,王菲要做深度人文的音樂,而香港則更需要更娛樂化的音樂,于是王菲也產生了極強的逆反心理和思想斗爭,于是一氣之下離開了香港去美國修讀音樂,并聲稱“再也不回香港了”... |
僚機,這個詞匯在軍事... <詳情>
在探討戀愛中的種種細...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