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酒店24樓可以住。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從香港東方文化酒店24層跳下,結束了46載的人生漫游。也是這一躍,巨星隕落。張國榮自幼家境優渥,父親是“洋服大王”張活海,13歲就被送往英國留學。本是翩翩貴公子,卻趕上父親中風,家道中落,時裝設計在讀的他中斷學業返港,打零工擺地攤過活。 1977年,他在傭人六姐的支援下拿20塊錢參加“亞洲業余歌手大賽”,5塊錢報名費,省下的錢用來打車,不出意外奪得了亞軍。進入演藝圈26年后,他成為頂級偶像,出演了19部電視劇、拍了61部電影、開了300多場演唱會。縱然他是”天生之表演者“,可天才的第一聲啼哭是一首詩,后來他曾在演唱會上調侃剛出道時自己唱歌就是雞仔聲,瓜瓜聲。 正如香港人愛說的,就算是張國榮也要在演藝圈熬十年。剛出道時的他一登臺就被噓,扔出去的海軍帽被扔回來,在電影院怕自己的角色不討好還會帶頭為自己鼓掌。恰巧那時又是香港演藝圈的黃金時代,人才輩出,歌壇不乏陳百強譚詠麟等大神,所以張國榮想出頭光靠運氣還不夠。 要么忍了這口氣,把歌唱完立馬走,要么就爆粗口去爭執,他選擇了前者。77年出道,83年才憑借《風繼續吹》成名,到84年《monica》的勁歌熱舞,一步一步奠定了他的歌壇地位。到后來,全港人都愛他。有多愛呢?即使在他離世7年后,香港電臺做過一個“香港人最愛香港的理由”大調查,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有張國榮。 他注定是不一樣的煙火。尤其是在最后那幾年,他用實際行動挑戰著保守的道德框架,為性少數人群開拓了新的空間。但是在保守的社會環境里,因為這些言行,他被口誅筆伐,遭受著非議。好多年后,狄龍拒絕翻拍《英雄本色》,“物是人非,你怎么再去找一個張國榮給我呢?”令人唏噓。 十六年前,他曾在遺書中寫下,我一生未做壞事,為何會這樣?去世前一年,張國榮一直在和生理性抑郁癥抗爭,胃酸倒流破壞了嗓子,整夜的失眠。所以才有了24樓躍下,46年大夢一場。可能他只不過是用傳奇的一生來告訴眾人,人生是一場party,我們要繼續在里面玩耍,而他只是先告辭。 在這個缺乏榜樣的時代,在市場、資本控制之下,藝人成了流水線操作的商品,所幸曾有張國榮這樣的偶像,不為取悅旁人張揚的活著。為什么懷念他?因為每個人在他身上都能照見一部分的自己,任性的、堅韌的、玩鬧的、體貼的、放浪的、妥帖的。而他又是每個人都想成為的樣子,在林夕筆下他是一首詞;在王家衛鏡頭下,他是最好的素材;在小報記者眼中,他是絕佳的八卦。 |
手機屏幕里的不速之客... <詳情>
妲己封的什么神?蘇妲... <詳情>
AAAAA級,這個詞...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