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簡稱桂,位于中國南疆,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4°28′至112°04′,北緯20°54′至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全區中部。這片土地總面積達23.7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5%,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排名第九。廣西不僅擁有長達1595公里的大陸海岸線,還蘊藏著豐富的沿海港口資源、海洋生物資源以及濱海旅游資源,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 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廣西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北回歸線穿越中部,使得廣西的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為農業、林業和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沿海的優越位置不僅讓廣西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也使得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極大潛力。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山川秀美,風景如畫。廣西擁有眾多著名的自然景觀,如桂林漓江、陽朔遇龍河、十里畫廊、黃姚古鎮、德天跨國瀑布、龍脊梯田、興坪古鎮、青秀山、通靈大峽谷、潿洲島等。這些景點各具特色,不僅吸引著國內游客的目光,也贏得了國際游客的青睞。 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廣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早在80萬年前,這里就有原始人類生息繁衍。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廣西便已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距今2至1萬年前的“麒麟山人”已經學會和使用鉆孔與磨尖的石器。而桂林甑皮巖人遺址則說明距今約1萬至6000年前,廣西古人類已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畜牧業和制陶業。 廣西歷史悠久,戰國時期,嶺南稱為百越之地,廣西便是百越的一部分。秦始皇統一嶺南后,今廣西地域主要分屬于桂林郡、南海郡、象郡,這是廣西最早納入統一的中央王朝版圖。此后,歷經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演變,廣西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民族風情。 今天,廣西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和諧共處,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民俗活動、民族服飾、民族歌舞、民族飲食等,都構成了廣西獨特的文化景觀。 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優化近年來,廣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在地區生產總值方面,廣西持續保持穩定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6%,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廣西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聚焦建設“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需求、優化結構。 在產業結構方面,廣西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第一產業穩定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第二產業加速發展,工業經濟持續壯大,特別是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的建設,為廣西的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旅游業、金融業、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快速成長,為廣西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美食文化獨特,令人回味無窮廣西的美食文化同樣令人難以忘懷。這里的美食種類繁多,風味獨特,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享受,更是文化傳承和情感的表達。螺螄粉以其獨特的酸辣味和濃郁的湯底著稱,酸筍的酸爽與螺螄的鮮香交織在一起,讓人一試難忘。桂林米粉以其潔白、細嫩、軟滑、爽口而聞名,搭配醇厚的鹵水和多樣的配料,每一口都充滿了濃郁的桂林風味。老友粉則是南寧人的早餐首選,其獨特的酸辣咸香味道讓人欲罷不能。 此外,還有陽朔啤酒魚、荔浦芋扣肉、玉林牛巴、檸檬鴨、梧州紙包雞、酸筍炒田螺、醋血鴨、恭城油茶、五色糯米飯、酸嘢、酸魚酸肉、米酒、香糯糟辣醬等美食,都是廣西飲食文化的瑰寶。這些美食不僅具有獨特的風味和口感,更承載著廣西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的堅守。 對外開放合作,打造國際新通道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沿海自治區,廣西在對外開放合作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近年來,廣西積極推進面向東盟的開放合作,加快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建設。通過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等國際性活動,廣西不斷擴大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 同時,廣西還致力于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推動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增長,開行海鐵聯運班列,加強與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這些舉措不僅為廣西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友好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總的來說,廣西省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快速發展的經濟和獨特的美食文化而著稱。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人們不僅可以領略到迷人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還可以品嘗到美味可口的地道美食,感受到廣西人民的熱情與好客。未來,隨著廣西對外開放合作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相信這片土地將會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學士,這一術語在學術... <詳情>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詳情>
Poo是什么意思?在... <詳情>